新浪微博如何起飞:产品定位与盈利问题思考
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Twitter创造了微博客概念,而以新浪微博为首的国内门户让微博客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在讨论微博上的见闻。关注名人偶像动态或只是记录点生活八卦,门户的强势推动让微博客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新浪微博作为推动这场潮流的始作俑者,2010年8月28日推出后仅两个月用户数就达5000万(据官方披露),更包含了大量的名人、明星资源,成功抢占国内微博的桥头堡。成功的背后是坚持和努力,各大频道均分配了关于微博推广任务,每个员工都有繁重的微博拉人任务,正是全民战争让新浪微博获得了丰硕回报。
新浪微博在2010年获得的巨大成功,让新浪内部对微博的未来充满了巨大的信心,曹国伟决定将新浪微博分拆为独立公司,甚至计划引入多方投资来让新浪微博在未来走得更好,但新浪微博的未来也许并不那么顺利。
门户微博强敌环伺
新浪微博无限风光的背后,新浪的老对手们都虎视眈眈,其中又以腾讯微博来势最猛。腾讯是目前国内最大互联网,在即时通讯、在线游戏等多个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同时也在资讯、广告对新浪形成巨大压力。微博业务腾讯自然也不甘人后,除了不能让新浪专美于前,即使为了资讯、SNS及其它相关产品的战略布局,腾讯也不得不在微博积极布局。据相关数据,腾讯微博目前仅次于新浪微博,并且两家差距并不算是遥不可及。
除腾讯外,搜狐也逐渐开始发力微博,对微博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持续不断改进,投放大量平面、公交广告,为自家的微博产品加油打气。而网易微博,受限于资源配给和目标差异,看起来更像是一款补充型产品,大多数时候在打酱油。
真独立还是假独立
为了加速新浪微博这块蛋糕的成长,更好抵御竞争对手的侵蚀,曹国伟掌舵的新浪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微博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分拆后的新浪可以接受资本接入,同时在摒除新浪标记之后也能够与其它公司进行更广泛合作,但实际状况可能并不会那么理想。
新浪微博的流量、用户大多来自新浪的资源,并且与这些频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浪微博独立之后很难和这些亲戚撇清关系。那么作为新浪的合作伙伴,如何信任新浪微博不会偏袒新浪,怕的是千辛万苦为他人做了衣裳,毕竟人家名字就叫"新浪微博",也难保没有借种强国的想法。最近新浪微博比较多的绯闻对象是百度和阿里,假设百度入资无疑是打了百度说吧和自家社会化事业部一个大嘴巴子,而阿里更多只是想要借道行船。
微博的未来如何定位
新浪微博很红火,但是谁也无法知道,它会不会像曾经的博客、SNS一样,只是一个短暂的全民热潮。新浪微博的定位与当年其博客业务如出一辙,与资讯业务对接,再整合名人策略。如果有一天网民的热情消退,新浪微博很难继续保持高关注度,最可能的结果是变成类似博客这样的常规工具。
而伴随着新浪微博的火热,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正凸显出来,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水军把新浪微博当作他们的新乐土,也有越来越多新浪微博用户迷上刷粉丝工具。表面的繁荣并不能让我们忽视背后掩藏的问题,这可能成为压倒新浪微博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何增强对开发者吸引力
开发者对于国内开放平台普遍持不信任的态度,它们的规则不统一,往往阴晴不定、朝令夕改,不遵守承诺和规则。最重要的是它们并没有良好的生存氛围,缺少对中小开发者的尊重,而国外的开放平台往往在这方面做得更多。
开放平台已经成为包括新浪在内的各个门户的全面比拼,大家都相信一个强大的开放平台将会对产品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开发者?也许用行动来证明是一个不错的做法,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下去,让大家看到你足够的诚意。
微博的盈利难题
无论是国外微博客一哥Twitter,还是国内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盈利都是一个难题。怎样将数量巨大的用户发言转化为客观的现金,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很好的做法。大家都相信只要有用户一定会赚钱,其实这种说法更多带着一点乌托邦式的自我安慰,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赚钱和生存才是基础问题。
与第三方合作的开放平台也许是个不错的点,但是正如上面所说,新浪微博的开放平台仍然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基点下谈通过开放平台,多少难免不被认为是痴人说梦。
2011年是微博继续蓬勃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新浪巩固地位和拓展方向的一年,新浪微博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是同类产品共有的。新浪如何应对后进者的冲击,找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失败或成功,我拭目以待。
原文:http://www.xjp.cc/2011-log/01/sina-microbo-take-off.html
- 最新评论